课诵 |
|
佛教徒定时诵读佛经,礼拜三宝,梵吹歌赞,供养佛像等活动,统称为课诵。课诵作为日常佛事活动的仪轨是宋朝形成,并定型化、统一化,成为中国汉语系佛教各宗派大小寺院和居家信徒均遵行的朝暮课诵制度。 |
水陆法会 |
|
水陆法会:全名"法界圣心水陆普渡大斋胜会",略称"水陆"、"水陆道场"、"悲济会"、"水陆斋"等,俗称"打水陆"。是一种隆重而盛大的佛事仪则,内容为诵经设斋、礼佛拜忏、追荐亡灵。全部法事一般以七昼夜为期,时间少则七天,多则四十九天,参加的僧人众多,内容丰富,念多种经,水陆法会以"超度"水陆一切鬼魂、普度六道众生为目的。在做法会时,诵经声伴以法器敲击声,宗教气氛神秘浓烈。自1984年以后,九华山每年都要举行多次水陆法会。
|
焰口 |
|
对饿鬼施水、施食,救其饥渴之苦的一种佛教仪式,俗称"放焰口"。凡是重大法会圆满之日或丧事其中都以焰口施食。九华山各丛林经常举行"放焰口",开设阴阳两堂,每日坚持诵经给饿鬼施水施食。
|
拜地藏塔 |
|
虔诚朝拜 |
|
放生 |
|
放生活动早在佛教传入中国以前就很流行。佛教以慈悲引导众生,反对杀生,也倡导放生。佛教传入中国后,与中国自古流传的放生习俗融汇在一起,在汉地即形成一股大规模的放生活动,在历代朝廷诏令下,全国修建了许多放生池供放生用。佛教还专门制定了《放生仪轨》、《放生文》,并把佛诞日、水陆法会的第六日定为放生日。是日,善男信女将买来的水中动物放入水中,将飞禽放飞,将走兽放归山野,经常单独放生的也很多。佛教这一习俗,在客观上对保护野生动物,保持生态平衡起了一定作用。
|
讲经 |
|
讲经 讲经旨在弘扬天台宗,宣传佛法,解说经义,教育僧众。主讲由德高望重、精博佛学的法师担任,既可是本寺僧人,也可向外寺聘请。国清寺讲经,一般在妙法堂举行,僧俗均可聆听。仪式是先维那鸣钟,引礼师击磬,主讲法师登堂。接着维那指挥唱颂香赞,然后主进法师开讲,讲毕回向。讲经时间视经文长短而定,长的达6个月之久。建国前,国清寺经常开讲,建国以来,长时间停止活动。1985年后,重新开讲,每年举行1-2次。此外,国清寺法师亦有应省内外寺院邀请前去讲经。
|
开光 |
|
凡大庙新塑佛像安立、上漆、贴金,或古佛像重新修理上漆、贴金,都要举行"开光"仪式,它属于大型佛事活动之一。1986年九华山祗园寺举行佛像开光仪式,方丈并侍者手持洁白的毛巾在空中来回拭佛,意为新装金的大佛洁容,接着以圆镜光照佛像,提笔点睛,众僧尼恭敬礼佛,口唱赞歌,同时全山各大寺庙撞钟擂鼓,以示庆贺。
|
传戒 |
|
佛事活动-传戒
丛林寺院设立法堂或戒坛,为出家的僧尼或在家的教徒传授戒法的一种宗教仪式,亦称开戒或放戒。九华山祗园寺丛林一般利用佛教节日,按"三坛同受"的制度,为受戒者先后受"沙弥戒"、"比丘戒"和"菩萨戒",最后由传戒寺院发给"戒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