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ss & SiteMap

军人联盟论坛 http://jrlm81.com/bbs/

展现军人风采,宏扬军人气概。给和平年代下的军人提供精神憩乐园,为所有现役和退役军人提供一方展现自我的天地,为无缘绿色军装的地方青年提供一座火热的网络军营,为喜欢军人的朋友提供一个了解军人、走近军人的服务场所。
共5 条记录, 每页显示 10 条, 页签: [1]
[浏览完整版]

标题:军史:武警水电篇(第二章)

1楼
轻云微月 发表于:2012/3/27 8:48:27

   第二章:天生桥上的攻坚战


  天生桥位于今香格里拉县城东10公里处,在香格里拉人心中早演绎为具天生桥风景有神秘色彩和美好含意的地方了。藏语称天生桥为“白穷闹脖”,汉语可译为“莲花生走过的天桥”。相传当年莲花生被吐请到西藏后,翻译佛经,弘扬佛法。他常到各处游览视察,到硕多冈河畔时,正值盛夏,暴涨的河水挡住了去路,只好住到河边的神山上。山神得知莲花生被水阻隔,施展法术,从山上搬来一块巨石,在河上造起一座桥,莲花生就从这桥上过了河。过桥后,莲花生又在众山神为他开的温泉池子里沐浴净身。此传说使天生桥充满了藏区特有的藏传佛教色彩,使人无形中产生虔诚之心。如今,天生桥已被开辟为旅游景区,有专设的住宿房舍和温泉沫浴室、沐浴池。天生桥温泉位于云南中甸县城东南10千米,呈东西流向的属都岗河从此穿越地下溶洞,形成一座天然的石灰岩桥梁。桥高60余米,宽10米,长约200米,桥面平坦笔直,颇似人工造就。步临桥上,奇中有险,两边峭壁如刀劈斧削。下至桥底,只见河水自南而北从洞中翻涌而出,洞中有一温泉,从岩壁中喷涌而出,与河水混为一流,冷热交替,雾气漫漫。 沿属都岗河北上,在距天生桥东南5千米处,即是遍地热气蒸腾的下给温泉,这里地势资源丰富,在近1平方千米内分布着20余处温泉,有的在沼泽中、有的在岩脚下、有的在岩洞中,水流四季不断,最高水温69摄氏度。 圣水传说和“澡塘会”。
  这当然是一个传说,具体有没有这会事谁也不会去考证,但人们仍愿相信这是真的。
  珠江上游的南盘江,发源于云贵高原,在峰峦耸立的万山丛中,汇纳百川,急流直下,当江水闯进贵州安龙和广西隆林之间的天生桥峡谷时,由于水流大,峡谷窄,奔腾的江水宛如一条桀骜不驯的蛟龙,进入礁石密布、险滩相连的雷公滩,在14.5公里的马蹄型河谷上,形成181米的巨大落差,成为我国江河中一处品位极高的水电富矿,令无数中外水电专家为之倾倒。它是大自然赐予建造大型水电站不可多得的黄金河段。国民党政府时期,国民党代总统李宗仁就曾设想在这里选址建电站。虽经多次努力,终因国力空溃、技术不济、人心不齐而好梦难圆。新中国成立后,几代水利工作者,背负着党和人民的希望,到这里勘探、考察、选址,提出了红水河流域梯级开发的可行性报告。
  1965年至1967年,水电部长沙勘测设计院对天生桥水电站进行了大量的勘测设计试验工作,经过充分论证,1967年提出了《南盘江天生桥水电站初步设计报告》。党中央国务院对此非常重视,立即责成水电部组织有关单位进行了审查。
  1973年,水电部将天生桥二级水电站的补充初步设计工作交给水电部第九工程局勘测设计院,同时要求该院对贵州省境内南盘江干流河段进行规划。1975年12月,水电九局勘测设计院提交了《南盘江天生桥水电站补充设计报告》。1976年9月,水电部会同贵州、广西两省区对《报告》进行了审查。与会专家普遍认为,天生桥水电站利用雷公滩180米的集中落差和南盘江丰沛平稳的流量,发电效益大,淹没损失小,虽然对外运输比较困难,石方洞挖工程量大,但仍是一个好的电源点,建成后对贵州、广西工农业发展有着重要作用,历次流域规划推荐本电站为南盘江第一期工程的结论是正确的。这次会议确定水电站装机容量80万千瓦,2洞4机,每条隧洞长11.2公里,直径9米。经过长时间的论证,1979年水电九局开始进场施工准备。由于当时未能正式审定河流梯级开发方案,所以考虑单独开发不够合理,为了更有效地利用南盘江丰富的水力资源,水电九局设计院按水电部安排,于1979年补作了《南盘江黄泥河口至北盘江口干流河段规划选点报告》,建议在天生桥二级水电站上游兴建一个较大的水库,加强调蓄以提高该电站的出力。1980年,电力工业部批复《关于从南盘江黄泥河口至北盘江河口干流河段规划选点的报告》,批复指出:从高坝地质条件、电站运行条件、早日发挥投资效益及施工条件比较,同意采用坝盘高坝与坝索低坝长隧洞分级开发方案。
  第二年,天生桥二级水电站因国民经济的调整而缓建。1981年1月,根据《国务院关于红水河综合利用规划审查会议的报告的批复》,国家计划委员会将天生桥二级水电站列入1982年基建计划。天生桥水电站列入议事日程,天生桥二级水电站是座大型引水式水电工程。它由三部分组成:首部枢纽,是在雷公滩头修筑一座470米长、60.7米高的混凝土重力坝;中部引水隧洞,是在狮子岭下800米的大山腹中,开凿3条直径10米左右、总长达40公里的山洞;尾部发电厂,是让高落差的强大水流通过调压井,直接冲击装机容量达132万千瓦的6台水轮机组。这是一个堪称世界一绝的工程,也是一个极其冒险的工程。它所遇到的困难和危险,在世界水电建设史上都是罕见的。选调的这支队伍必须是一支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忍耐的部队,只有这样才能完成任务。国家计划委员会经过慎重考虑,最后选择了水电六十一支队。这支部队组建以来,先后完成了映秀湾水电站、潘家口水利工程枢纽工程、引滦入唐工程等许多大的工程。部队的战斗作风和吃苦精神给他们留下了深刻的认象。
  在广西隆林县有一个四面被山裹着的不起眼的小山村里,这个小山村只有十几户人家,有史以来,这里的人们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过着田园般宁静的生活。突然有一天,一支穿着橄榄绿的队伍来到这里打破了这个小山村的平静。他们做梦也想不到,这个在地图上小的找不到地名的小村会因为这支部队的到来而改变了几千年来生活的模式,就是这些不戴枪同建筑式人没有什么两样的人,干出了超出他们想像的伟业,给这里带来了光明和前途这已是后话。
  部队到来简单地安营扎寨后就开始了施工。首部枢纽的坝址选在了天生桥峡谷下游处一个叫坝索的地方,“上有天生桥,下有雷公滩,坝索江如弓,绷在谷中间。”就是这里的真实写照。在这个猴群嬉闹、毒蛇出没、充满野性的山谷里,水电官兵安营扎寨,吃河水、啃咸菜、点蜡烛,艰苦奋战,仅用两年多的时间,就完成了先期筹建任务:在金钟山上开凿出海拔1120米的盘山公路443公里;在南盘江上横架一座长250米、宽10米的大型索道桥;在引水隧洞两端建成两个规模庞修建了162公里长的动力线路及变电站;建成了每小时3580立方米的供水系统和每分钟460立方米的供风系统;建成砂石混凝土等生产辅助性设施和仓库系统;修建永久性和半永久性生产用房44万平方米,为上万官兵展开截流激战和电站主体施工做好了一切准备。首部工程的拦河坝坝址建在坝索谷底的砂页岩上,这里地质构造复杂,右岸一侧的山体在地质史上曾出现过两次大滑坡,掩埋过古河床。它就像希腊神话中的达摩克利斯剑,高悬在水电官兵的头上扩在这里施工无异于在死神脚下动土。1985年,参加首部枢纽施工的近20个连队已摆开阵势,准备从南盘江两岸同时夹击,牢牢缚住这条汹涌的蛟龙。时任二支队八连指导员的韩忠林面对四面大山大声喊道:“天生桥, 水电战士向你报到。”
  当年邓小平、韦拔群、张云逸在这里领导红七军,发动了彪炳史册的“百色起义”,建立了左、右江革命根据地。面对贫穷落后的老区人们,一总队的官兵发誓要克服一切艰难困苦,尽早建成水电站,为这片功垂党史的土地赶上改革开放,经济腾飞的新潮流,提供强大的动力资源。
  一栋栋简陋但整齐的营房在山坡上建起,一阵阵燎亮的军歌在山谷里回荡,机器的巨大轰鸣和浑厚的劳动号子,把南盘江的怒吼和猎猎山风直逼下去,决战拉开了序幕。

2楼
轻云微月 发表于:2012/3/27 8:49:28

   800米深处,一项世界罕见的工程


  几千立方米的泥石象脱僵的野马狂奔而来,一时间天崩地陷,这种镜头只有美国大片中才会设计通过特技出现的场面自然界却真实地上演了一遍。
  截流成功后,水电一总队广大官兵以果敢的勇气和更加严谨的科学态度,向更加恶劣的地质条件要进度、要效益,同时在首部工程,引水隧洞、厂房三个主战场展开了攻坚战。首部工程是天生桥一级水电站的“龙头”工程,为了尽快拿下导流明渠和主体工程的棍凝土浇筑任务,他们汇集了最优秀的施工力量在此会战,在主体工程上大胆采用碾压混凝土筑坝新技术,这种新技术的应用,不仅比一般水泥混凝土节约三分之二的费用,提高了好几倍工效,而且满足了设计的抗压、抗拉、抗渗等特殊要求,仅用4个枯水期就开挖土石方210. 22立方米,浇筑混凝土69. 5万立方米,于1990年完成人坝浇筑任务。
  由于天生桥三级水电站为引水式发电,三条总长30公里、直径10. 8米的引水隧洞,就成连接大坝与厂房的纽带,这里的地质地貌变化异常,暗河纵横,因地应力释放产生的岩爆会使石块象弹片一般横飞,塌方和泥石流层出不穷,中外专家看后都惊叹这里地形之多样之复杂,堪称是“世界地质博物馆”。为了揭开“地质博物馆”的奥秘,武警水电第一总队组织力量,开辟了多个工作面,同时向大山腹地掘进。每支掘进队伍都有过战功,其中不少连队在引滦入津工地施工中,就有过掘进隧洞的模范连、先进连称号。在800米地层深处岩爆、塌方、涌水、泥石流处处充满危机的情况下顽强地掘进,大家都十分清楚,在这里生和死只能听天由命,每个人都有思想准备。一个记者曾经采访过在这里工作的周新。周新说:“毛主席说过一句话,要奋斗就会有牺牲,这句话用在我们身上比较贴切,在这里只要下来就会面临牺牲。”正是由于这里异常危险,战友之间平时都互相关照过,一旦遇到不幸,其他人就要帮助照顾家人。在引水隧洞里,与危险齐名的是艰难的施工,施工时满洞都是粉尘,长期在这种环境下工作,许多人都得了矽肺。
  为了加快施工进度,部队购进了美国MK公司生产的长150米、重160多吨、钻头比二层楼还高的全断面掘进机施。这种大口径掘进机全世界仅有三台,在天生桥就有两台,而操纵这两台庞然大物都是年轻战士。他们也是第一次接触这样的设备,他们不等不靠,使掘进机一次安装、试运转成功。见到这种情况,连MK公司的技术人员都伸出大拇指,这样的速度和安装质量,打破了MK公司的先例。在以后的日子里,战士们还解决了掘进机因不适应复杂的地质情况而经常出现的掉刀问题,并对掘进机的配套系统进行大胆改进。在潮湿、阴暗、空气污浊的引水隧洞里,官兵冒着生命的危险,使这台掘进机发挥着最佳效能,打破了掘进机在这种地质下的掘进速度。
  水电兵创造了可以载入吉尼斯大全的掘进世界记录。他们先后治理跨度50米的大溶洞20多个,通过岩爆区5000余米,穿越破碎带近4000米,涌水9处,架设刚支撑2公里。1996年7月29日全线贯通。“隧洞打得好,很光滑!”1986年11月19日,李鹏同志来到引水隧洞参观时,看到笔直的隧洞工程,情不自禁地对身边的总队领导说。世界各地的专家学者都来到这里,看着如此大规模的工程被这支部队完成,都由衷地对这支部队发出赞叹。在赞扬的背后,没有人知道广大官兵付出的艰辛劳动和生命的代价。担负一号引水隧洞开挖任务的三支队三连副排长唐喜诚。他为使战友免受塌方的威胁,只身一人钻进80米志层深处工作更换掘进机刀片,由于地应力引发的岩爆,两块直径二米多,重达十多吨重的岩板,把唐喜城压在了下面,一个鲜活的生命被理在了800米深处。战士张洪喜被塌方压在石块中牺牲的那天刚好是他20岁生日,他下洞时战友们已经忙碌着给他准备生日蛋糕。蛋糕点燃了,确永远等不到他吹灭蜡烛。许多人无怨无悔地为了自己的信仰和理想。他们不仅留下了动人的故事,在征服了古老的天生桥同时,他们用血肉之躯书写了对党和人民的忠诚。
  1992年12月22日,经过水电兵8年的奋斗,一台年发电量22万千瓦的单机机组胜利并网发电。武警水电指挥部副主任李光强、国电南方公司副经理张恒伟等水电专家70多人专程来到天生桥,经过勘察一致认为3号引水隧洞完全达到国家技术安全要求。
  为实现天生桥三级水电站年底发电的目标,水电一总队落实了各项质量管理制度和具体的质量保证措施,全体官兵以时不我待的事业心和责任感,集体攻关,克服了一个又一个困难。
  天生桥一级水电站3号引水隧洞85%的洞段为灰岩及白云岩,加之土洞靠近河岸,岩溶活动强烈,溶洞规模大,给施工带来很多想不到的困难。在3号引水隧洞施工初期,放炮过后,战士们惊奇地发现没有掉下洞渣,进洞清渣时,才发现这是一个大溶洞,总队领导及技术人员闻讯赶来,决定对溶洞进行回填。几千方洞渣填进去,根本无治于事,这样一个大洞再填下去,只会浪费人力物力。最后总队领导决定停止施工,请专家来研究解决办法。专家们经过衬地勘查,最后决定采用钢筋混凝土拱桥上部的明管形式通过溶洞段。在800米地层深处架桥,这在中国乃至世界水利水电史上还没有过。在这样的地质中架桥,面临的困难很多。为了攻克难关,总队成立了科研小组,他们结合这里的地质特点,反复实验、论证,很快制定出了施工方案。由于拱桥太长,要想整体性一次浇筑,困难极大。专家们实地考察地质结构,他们一边翻阅资料,一边研究方案,经过昼夜奋战一个全新的方案诞生了。在施工中采用垂直于拱轴线方向分两段浇筑,在各段之间留下一定隔缝,在混凝士达到一定强度时,填充间隔缝进行合拢,官兵们在浇铸中不断经过反复实验,在浇铸材料中添加了研制出了特殊的外加剂,加快了初凝时间,为电站全面竣工赢得了时间。经过奋战,他们终于攻克了这一世界级的难题。

3楼
轻云微月 发表于:2012/3/27 8:50:02

   过河卒子无退路


  1994年,面对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社会转型带来的一系列问题,水电部队又面临着一次严峻考验,作为一支以军事组织形式承担国家水利水电建设任务的部队,如何适应由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的转变?如何发挥原有的优势、参与社会竞争?在改革开放的大趋势面前,却又面临着转变经营机制的“阵痛”。改革开放的大潮把水电部队推到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风口浪尖之。随着市场经济不断深入,原来由国家指定的任务现在变成了自己找活干的局面。面对这种情况,何去何从。水电部队的领导在一次党委会上说:“过去水电部队从无到有,走南闹北,克服了一个又一个困难,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奇迹,被誉为水电铁师。现在我相信在新的市场经济条件下,我相信我们照样能够创造出新的奇迹。响鼓不用重锤。为适应新形势,深化内部改革,转换经营机制,一总队制定了依托红水河,立足西部,建设西部的战略,全力以赴参与西部大开发,并做好了参与天生桥一级水电站投标的各项准各工作。
  竞争是激烈残酷的,市场经济的规则,优胜劣就会被淘汰。一家家在水利水电战线驰骋多年的老水电都来了,光名牌企业就有好几家,加之僧多粥少的客观条件以及我国投标法还不尽完善,多少次的比价压价,龙争虎斗!虽然没有硝烟炮火,却也是一场技术、实力与智慧的较量。狭路相逢勇者胜。水电一总队凭着军人的果断与勇敢,依靠装备和技术实力,与巴西MJ公司合作夺得天生桥一级水电站的主体。在揭标仅3个月的时间后,于1994年12月25日成功实现单洞截流;1995年双洞导流渡汛,上下围堰经历了建国以来最大的一次洪峰考验,安全渡汛。1996年在完成基坑抽水、坝基开挖的基础上,坝体填筑河榴部位达到642米高程,1997年5月一期面板浇筑达到680米高程,7月坝体上升到725米高程,达到防洪渡汛的要求。1997年9月至12月,四个月平均月填筑强度达到103万立方米,最高日填筑达到48030立方米,创造了世界同类坝型填筑的最高记录,胜利将大坝填筑到748米高度,经专家抽样检查,填筑质量完全满足规范要求。
  按照国家计委和电力部的要求,天生桥一级电站在1997年汛前,大坝填筑到725米高程,能挡300年一遇洪水。1998年汛前,大坝填筑到768米高程,8月蓄水,年底第一台机组发电。1999年底达到787. 3米高程,大坝全部填筑完成。
  北方冰封千里、雪花飘飞,可南国三月却烈日炎炎。灼热的阳光炽烤着大地,40多度的气温将裸露的大地烤得烫脚。在这样的高温不要说从事重的体力劳动,就是在烈日下呆几分钟都会被晒晕。武警水电官兵在炎热的阳光下紧张地劳动着,每一个工班下来,浑身上下湿漉漉的,脱下的工作服使劲一拧,能拧出汗水。施工中有人不断被晒晕倒,晕倒了抬下去凉爽一会,好了又上来了,大家心里都有一个信念,就是早一天保质保量完成任务。
  1995年的一个平常的日子,五支队挖掘机操作手王春峰和往常一样,上完一天的班,在工地随便吃了点饭,又钻进驾驶室发动机械开始加班加点地干。没干一会儿,设备出了故障,他赶紧出来维修。谁会想到一根漏电的电缆瞬间夺去了他20岁的年轻生命。随着开挖深度的增加,边坡塌方时有发生,官兵们无异于在死神的牙缝间施工。1998年5月3日凌晨,18名官兵正在边坡下聚精会神地填装炸药。这时,他们上方的山体不时有石头滚落,一场大面积的塌方发生了,18名官兵的生命危在旦夕。现场值班的副支队长胡华林及时发现险情,果断命令所有人员立即撤离。官兵们前脚刚离开,2000多方土石倾倒下来。在旁边的老百胜被这恐怖的场面吓呆了,见多不怪的官兵们见山坡停止了塌方,拍落身上的尘土,又返回工作面继续作业。就是凭着坚韧不拨的意力和对党的忠诚,他们克服了常人难以想像的困难,创造着一个又一个奇迹。将水电雄师的英名又一次写在山水间。
  1995年I1月28日,天生桥峡谷天高云淡,红水河两岸彩旗飘飘,锣鼓齐响,官兵们驾驶着百余台大型运输车、装载机开始填筑大坝基座,如果将这些土石堆成一米见方的石墙,可绕南宁和北京之间一个来回。如此艰巨的工程量,工期却只有3个多月的时间。为了赶工期,让老区人民早一天受益,指挥部调动了所有的力量来参加这次会战。一封封电报雪片似地飞往全国。正在休假的官兵从四面八方赶了回来。这是一个非常壮观的场面,百余辆穿梭来往的大型运输车卷起的尘土,把工地搅得如风暴中的沙漠。来往不断的人员紧张地忙碌着。工地上的机械声彻夜不停,没有白天也没有黑夜,那时的生活规律就是工地宿舍,大家忘记了节假日和星期天。整整两个月这块难啃的硬骨头被他啃下来了。国内外的水电专家们震惊了,许多外国专家都伸出了大拇指:“中国水电兵了不起。”
  1997年12月14日,第二期混凝土浇筑施工的序幕在建造亚洲第一高坝工地拉开了。根据工程设计,天生桥一级水电站人坝面板共分三期完成,第一期浇筑至680米高程,第二期浇至746米高程。整个面板是人坝建设的关键。建设天生桥一级水电站的施工方案早在60年代就提出了,之所以到90年代才开始,主要是我国水电专家一直在探索论证混凝土面板堆石坝在技术上的可行性和可靠性。其中防渗漏是最大的难题,要想使平均厚度50厘米的混凝土面板,承受住102.6亿立方米库容的压力,不仅要达到设计抗压强度和防渗指标,而且还要具备耐久性要求,其难度和风险可想而知,这是一个世界级的难题,在世界水电建筑史上还没有遇到过这种情况,既无先例也无经验可借鉴,只能摸着石头过河。为了解决这一难关,承担面板浇筑任务的水电一支队组织了科技攻关活动。在攻关中有一个叫刘世万的主动请缨参加科研攻关,刘世万是一个志愿兵。这样大的难关,即使外国专家也望而止步,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志愿兵能够担当此任吗?许多人都怀有这种想法,也难怪人们有这种想法,这是一个世界级的难题。过河卒子无退路。刘世万找到支队领导说:“不解决这一难题,取消我志愿兵待遇”。攻不下难关,也不会撤掉志愿兵资格,因为这不是一般的难题,但支队领导喜欢他这种闯劲,就逗他说:“军中无戏言?”“当真!”刘世万坚定地表示。支队领导拍着他的肩膀说:“攻下这一难题,我给你请功。”立下“军令状”后,刘世万把白己准备要体假的报告抛进了南盘江里,开始一心扑在科研上,他用白己平时积累的知识制作了十几个模板,设计出了在紧靠趾板浇筑区的主筋上,采用焊接槽钢架设框架,将30毫米X 150毫米标准钢模板镶人槽钢中进行混凝土浇筑。这种后来被称之为“镶嵌式立模”的新技术,既稳固可靠,又简单易行,大大提高了工效,完全达到了设计标准和国家规范。当后来巴西的专家得知是一个志愿兵攻克了这一世界级的难题,巴西专家事后对支队领导说:“这支部队的技术力量太雄厚了,跟这样的部队合作是我们的荣幸。”
  为了减少大面积混凝土面板产生裂缝的可能,工程师黄宗营等工程技术人员,在总队几位技术专家的指导下,将自己“捆”在工地上,一干就是十多个昼夜,多次对乳化沥青的粘附性、蒸发残留物粘度等进行实验,在我国面板堆不坝中,首次成功采用阳离子乳化沥青坡面防护技术,减少热层料对混凝土面板的束缚,提高了面板施工质量。黄宗营他们成功了,他们用白己的心血和智慧,攻克了亚洲第一高坝建设中的又一个难点。这项研究不仅为一期面板浇筑解决了技术难题,也为一期面板浇筑趟出了路子。
  经过水电一总队全体官兵共同努力,历时40天,全长1714. 29米、总面积27400平方米的第一期混凝土面板浇筑任务胜利完成。
  当水电一总队夺得天生桥一级水电站C3标工程时,有人怀疑和担忧,水电兵能否在4年多时间里,既把大坝填筑到768米高程,防御500年一遇洪水,又使溢洪道工程简易过水,实现年底发电目标。这些怀疑和担忧并非没有根据。有资料表明,许多发达国家采用全套机械化作业手段建同等规模工程,少则6年,多则10年,面对全新的坝型和管理机制,水电一总队再现了水电雄师的英姿。他们以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打消了人们的怀疑。
  天生桥一级水电站溢洪道全长1792米,底宽290米至80米,上层由薄层泥岩、泥灰岩组成,在它的引渠进口有一个断层。与溢洪道轴线斜交,横穿溢洪道。即是平常意义上的开挖,也并非一件轻松的事,更何况要搬掉高出地层80米的2号、3号山,炸掉200万立方米石料,总开挖量达1784万立方米,占电站总开挖量的65%。1994年9月至11月,随着两次对2、 3号山高834米高程以上采用酮室大爆破的成功,水电官兵拉开了这场开挖之战。为了提高效益,水电官兵全部出动,领导坚守在工地,做到了随叫随到,每天出车30多辆,高峰时达到50多辆,完成现场抢修任务上千次,使各种大型设备完好率达到95%,使用率达到80%。岗位能手刘武亮,为了提高掘进度,自己想方设法利用自己所学知识进行技术革新。失败、再失败,他没有气馁,经过上百次实验,最后,终于成功地制造出五种用于进日潜孔钻修理的专门工具,不仅修复了瘫痪近半年的大型潜孔钻,还为部队节约了上百万资金。
  天生桥一级水电站溢洪道工程开挖完毕后,水电一总队又在它的上方建起日前世界最人的二臂弧型闸门,共五扇,每扇自重255. 78吨。在工期紧、任务重的情况下,安装如此巨大的闸门,困难是可想而知的,总队领导召开诸葛亮会议,发挥大家的聪明才智,调动各种技术力量,发扬愚公移山和八仙过海精神在短短的170大里一次性完成安装,合格率95%以上。水电一总队官兵一丝不苟的作风和成熟精湛的施工技术,在这次施工中又一次得到了充分体现,并填补了我国人型三臂弧型闸门安装技术的空白。
  1992年12月,为祝贺天生桥一级水电站首台机织胜利并网发电,李鹏同志专门发来贺词,“顽强拼搏,巨大贡献”。他凝聚着党和人民对这支“水电雄师”的高度评价和期待。“经过水电官兵十八年的艰苦奋斗,天生桥一级水电站已全部竣工。

4楼
盛唐 发表于:2012/3/27 10:43:12
珍贵的军史,拜读了。
5楼
五行真人 发表于:2012/3/27 21:06:03
以下是引用盛唐在2012-3-27 10:43:12的发言:
珍贵的军史,拜读了。

共5 条记录, 每页显示 10 条, 页签: [1]

Copyright 2000 - 2008 jrlm81.com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皖ICP备1020656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