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 旅 记 忆(二)
之二:两篇《政工简报》
我在部队这些年,主要经历是从事宣传工作。从当兵第一年开始,就参加658团通讯报道组,跟着周殿军学习写新闻稿件。1973年从团政治处新闻干事干起,就一直没有离开过宣传工作。1984年家属随军问题解决之后,就开始考虑转业。为了将来回地方能够到党政机关工作,就开始尝试写作新闻稿之外的公文题材。经过努力,1985年小有收获,自己撰写的两篇稿件得以在南京军区政治部办的《政工简报》上刊登。其中一篇寄给了《解放军报》,《解放军报》以这篇文章为始,开辟了政工研究专栏。从这两篇文章开始,我由写新闻稿改写研究类的文章,转业20多年来写作风格一直延续着1985年那段尝试。就是结合工作实际,研究学术课题,在国家级新闻核心学术期刊发表论文多篇。当然,写这些东西也有功利目的---为了评职称。2007年评上正高级职称后,也就开始收笔。
正如任何事物都是一分为二那样,经常写研究类的文章也有副作用,那就是压抑形象思维,文字呆板无文采。我在军盟网上看葛风、高天等楼主的原创小说和写实作品,总是以一种仰视的角度阅读。因为自己缺乏文学修养,活了60年从来没有敢涉猎过文学创作,哪怕是一篇短篇小说都没有写过。在云起的内心深处,常常有一种自卑感。所以,加入军人联盟一年多来,从未敢于在《原创》栏目发过帖子。我觉得,人还是要有点自知之明的。
我从写新闻稿转变为写公文,受到了当时政治部副主任刘春龙的指点。刘副主任是安徽金寨人,大概是1960年前后的兵。1979年我在658团当宣传股长时,他从南京军区宣传部干事调任658团副政委。1980年我调炮兵政治部当干事后,不清楚他什么时间调到75师政治部当副主任。我1983年至85年在75师宣传科任职期间,我们在一起相处的不错。我非常欣赏这个人的性格,不善言辞,不卑不亢。毕竟在军区机关干过,文字水平确实不错。他给我提过建议,写公文需要辩证思维,不需要形象思维。这一点,对我转变写作风格影响深远。如果说,周殿军是我写作新闻稿的第一位老师的话,刘春龙就是我转变写做风格的向导。75师撤销后,这个人又调回军区政治部干休所当政委。住在萨家湾附近,我1990年代末曾经登门拜望过他,并与他一起在南京政治学院吃过一顿饭,饭是658团原电影组长时任南京政治学院哲学教研室主任的何怀远坐东请的。
<!--EndFragment-->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p1030611--1.jpg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p1030612--1.jpg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p1030613--1.jpg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p1030614--1.jpg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p1030615--1.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