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机器人产业全球第一。中国已经在全球机器人创新、应用拓展和行业治理方面走在国际前列。机器人是人工智能性行为技术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的关键领域,正以空前的广度和深度融入生产生活,推动人类社会加速进入智能时代。中国机器人技术在多源信息融合感知、人机自然交互等前沿技术领域不断取得突破。中国已经连续11年成为全球最大工业机器人市场。中国制造业机器人密度数达到每万名工人470台,过去十年间增长了19倍。
今年在中国举行的主题“共育新质生产力,共享智能新未来”世界机器人大会于8月21日在中国北京召开。
有一款机器人可以识别站在其面前的人,他用大约5分钟就能为你画出肖像。
叠衣服机器人如果发现叠好的衣服形状不整齐,会自行判断后重新折叠好。
中国机器人相关企业数量近年来大增,未来对面临人口减少带来的劳动力数量下降问题起缓解作用。为了弥补制造业等行业劳动力缺口,人形机器人将在解决人工短缺问题上发挥积极作用。
中国的人形机器人绝对能成为世界第一。首先,中国人工智能的商业应用前景广阔。无论何种优势技术,只有落实到应用层面,才能发挥其最大的价值。中国拥有全世界最大的互联网用户群体,也是世界上规模最大的单一消费市场,对新技术新产品有广阔的潜在市场需求,而这恰恰是让技术和产品实现规模化生产并走向大众的最佳催化剂。技术的需求导向和市场规模效应共同推动之轮滚滚向前。而且在算法推荐、人脸识别等人工智能分项领域,中国企业同样走在世界前列。其次,全面的制造业门类让中国的人工智能能更好地与其他产业相结合,实现协同创新与发展。中国有着种类完备、规模庞大的制造业,且这些行业有着旺盛的数字智能化升级需求。无论是产品设计、流程管理、还是客户服务、数据反馈,人工智能可以有力地赋能这些产业,创造巨大的应用空间,从而进一步提升中国各行各业的效率,形成对未来全球竞争适应性更强、更有竞争力的新质生产力。另一边,在深度嵌入这些行业的过程中,中国的人工智能应用也将更加具体化、更具可行性、更趋标准化。而中国企业在云计算、5G网络、量子通信等领域的拓展也为走向“人工智能+”创造了更扎实的基础条件,让人工智能与产业结合的进程不断加速。 再次,在消费和生产端之外,我国在增进人工智能人才储备上也具有独特优势,我国的人工智能人才培养和教育体系所带来的人才红利正逐步释放。美智库上月发布的《全球人工智能人才追踪调查报告20》显示,2022年中国培育了全球47%的顶尖人工智能研究人员,且全球排名前1/5的顶尖人才中有28%在我国工作。中国人工智能的优势,将从现有数据红利、规模红利进一步向人才红利、技术红利转化,这种人才红利逐步释放的“量变”可能引发中国人工智能发展的质变。更重要的还有,人工智能是一个极度耗电的行业,中国拥有世界发展布局最为坚定的风能和太阳能发电的总装机容量在历史上首次超过煤电,到2026年,仅太阳能就将超过煤炭发电量,成为中国的主要能源来源,计划发电量将超过1380吉瓦,比煤炭发电量多150吉瓦。自2020以来,风能和太阳能的年装机容量一直超过100吉瓦,是煤炭新增产能的三到四倍。太阳能将在未来的能源生产中取代煤炭。这一转变可能是一个里程碑,有可能将中国从一个依赖煤炭发电的大国转变为清洁能源的领导者。而且在相关基础设施和基础研究方面中国也做得很好。
国家工信部2023年11月发布的《人形机器人创新发展指导意见》,提出了到2025和到2027年的发展要求;其综合实力达到世界先进水平,成为重要的经济增长新引擎。
2024年8月2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