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高温啃硬骨肩膀结老茧
——第二次进泗湾湖的回忆
记得那是1971年8月份,从上海奉贤靶场转战泗湾湖,这次的主要任务是挖内河,这里指的内河就是泗湾湖大堤排灌站以内的排灌渠道,它是集排水.灌溉于一体的水利体系。整个泗湾湖可分湖北侧的东西主排灌渠(从西站到养殖场),南北中排灌渠,再加上其他的一些支渠,就保证了泗湾湖的旱涝保住了丰收,成为了七十五师的粮仓。
1971年的8月完成打靶任务后,我们连第二次到泗湾湖。到泗湾湖后我们将汽车全部停在淮胜公社最北侧靠外河的大坝傍边,因为当时汽车还开不到农场里面。由于那年我们团二营执行军农任务,我们连的驻地是4连给我们腾出的一些油毛毡盖的棚子,和四连住在一起。我们到四连驻地时,四连连长昝丹臣、指导员肖同海专门到他们连驻地门口迎接我们,和我们每一个人握手以示欢迎,他们以东道主的身份给了我们连以极大支持和关心,在那个年月的阶级友谊,人际关系非常融洽,四连连首长们的热情欢迎,让我们有回到了家的感觉。当时正当高温时节,我们到泗湾湖以后用了一下午的准备,领取了半年没有接触的围湖工具,做了简单整理,第二天接受了挖内河任务。这段河的土质不像年初挖外河那样稀烂,经过了半年多的日晒和排水,它的土质相对比较硬,它的特点一:土硬。这里地势相对比较高,因此多数地段土质就比较硬。二:河深。长也不算很长,大概四至五里地,宽也不算宽,上口10米,河底宽2米。三:天气热。因为河深坝高,在河底既没有风更没有树荫,每天的气温都在35C°以上。
这一次的工具基本上都是柳条大框和毛竹杠子,年初用的“泥落子”基本上不适应挑这种干土了,因为它是绳子编的网眼比较大漏泥,另外还有一些麻包片子,作为辅助工具。河的上面几层土还可以,到了一米以下就比较硬和韧,真的跟牛皮糖一样,就是挖河专用锹也踩不下去多少,不像年初那种烂泥一铲就是一大锹,到了河的底部更是艰难,四面不透风,土质非常硬,战友们对泗湾湖的土有一个不雅的比喻说:“泗湾湖的泥是鸡巴泥,说软就软,说硬就硬。”到了施工中期团里还给力一些雨**管炸药,放了几炮,其结果更加糟糕,土经过炸药的力量不但没有松动,反而变得更加坚韧,炸过得地方用力踩也踩不下去,一度进展缓慢,夜里挑灯夜战。到了河底往上抬土也非常困难,土硬再有点水非常滑,解放鞋也难穿,有时干脆赤脚,摔跤是常有的事,反正是泥水、汗水每天都像从水里捞出来一样。再加上从6月初外出野营,长时间在野外驻训、打靶,由于缺乏维生素,不少战友患上了当时部队的流行病下身溃烂,行路非常艰难,再一天浸在汗水里抬土非常艰难,有不少战友的大腿内侧都磨破了,流着血水,有说不出来的难受,我自己也这样,深有体会。时值盛夏,几乎不能穿衬衣,只在肩上放一个垫肩就抬土了,这次是抬得多,挑的少,从河底抬到坝顶,坡度陡,两个人抬,后面的人承重量更大,前面的人非常伤肩,有不少战友到工程结束时肩上都有厚厚的老茧。
这一次进湖时间短,工程量大,是一场战高温,肯硬骨头的艰巨任务。我们班老班长年初调师直侦察连,副班长调航模组,由我当副班长主持工作,当时又值党组织考验我,在本次施工间隙填写了入党志愿书,这样在工地上我必须以一个共产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身先垂范,以身作则。又加上上半年“四好”“五好”初评时我们班评上了“四好班”。因此,全班战友的干劲都非常大,有了年初的锻炼,人人都适应了这样的劳动强度,工程进度名列全连前茅,经常受到连首长的表扬,在全连官兵的共同努力下,我们连提前完成了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