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文本方式查看主题 - 军人联盟论坛 (http://jrlm.jrlm81.com/bbs/index.asp) -- 原创园地 (http://jrlm.jrlm81.com/bbs/list.asp?boardid=22) ---- [原创]“集稼嘴的划子”及“下河” (http://jrlm.jrlm81.com/bbs/dispbbs.asp?boardid=22&id=4970) |
-- 作者:燕怛 -- 发布时间:2008/9/26 14:59:38 -- [原创]“集稼嘴的划子”及“下河” “集稼嘴的划子”及“下河”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变迁,城市生活日新月异,文化与习俗吐故纳新,一些汉味十足的名词已成为历史,淡出了人们的记忆,成为一种远久的传说,在不知不觉之中,我们感受到的发展和进步,年少时的情景,追忆起来,当作故事讲给后人听,颇为有趣。 流传在武汉有一名著名的歇后语:“集稼嘴的划子——擂着趟”,相信很多人都知道,不知不觉用过,意为说话办事风风火火,一环扣一环。诛不知这是当年集稼嘴的真实情况,反应出集稼嘴码头的繁荣与热闹,我做小孩时还亲身体验过。长江汉水将武汉分成三镇,过江必靠渡船,其中汉阳与汉口的就隔一条不算太宽的汉水,从汉阳到灯红酒绿花楼街、商贾云集的货物集散地汉正街,多绕走高公街,经南岸嘴渡口到达汉口集稼嘴,那时既没有轮船,也没有桥梁,运输人们过江只有人力划动的小舢船,一次渡五到七人,武汉人称之为“划子,”船费一个鸡蛋或一把青菜。记得我小时候,从大庆街或老矶头过河去汉口,上岸就是永宁巷,花上二分钱,就能缩短从江汉桥走的路程,比轮渡还便宜一分钱,船老大也多是来自汉江上游的孝感、安陆的船工。由于无法保障乘客的安全,经常出现乘客失足落水事故,随着城市水上交通的工具现代化,“划子”自然被淘汰,江面上也不再允许从事这种轮渡营生,睛川桥彩虹飞架,集稼嘴通往汉阳的轮渡都已成为了历史,但汉江上百舸争流,磅礴气势的场面,让人不能忘怀,形容繁忙的“集稼嘴的划子——擂着趟”歇后语作为语言文化保存下来。 小时候,每到黎明时分,迷迷糊糊之中,总能隐隐约约听到“下河”吆喝声,那时住在铁路外的安静后街,几万人共用铁路边一个只有六个蹲位的公共厕所,老城区几乎都没有畅通的地下管道,也没有上公共厕所的习惯,拥有个人卫生间是凤毛麟角的事,人们方便只能在家解决,每家必备一个木制的活动马桶,武汉人称之为“围桶,”圆圆的,看上去像一个鼓状,上面的盖子可以揭开,就连大姑娘置嫁妆里,“围桶”是必不可少的重要器皿,成为当年武汉人一道最有特色的风景线。“下河”其实跟北京人的“出恭”意思一样,每天清晨,人们将“围桶”拎出门,置于门口,负责“下河”的师傅拉着屎车,走街穿巷,将方便于工作物倒入屎车,然后用清水涮净,放回原处。这项工作一定要在天亮之前完成,喜欢在外面过早的武汉人可不喜欢端着热干面,嗅到大屎的味道;从事这项既累又脏的工作,多由黄陂、汉阳等地的农民承担,收集农家肥,为城市服务。现在高楼大厦林立,家家都有卫生间,城市公共卫生突飞猛进,不需要用板车 “下河,”“下河”这一职业最早完成历史使命下岗,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就绝迹,成为历史,淡出了人们的记忆,成为一种远久的传说, |
-- 作者:蹦蹦猫 -- 发布时间:2008/9/26 18:29:48 -- 这种拉粪车 我也是在小时候经常看到,也经常听到那种摇着铃铛的吆喝声...... 想当年,许仙就是凭借这种拉粪车逃出临安城的。哈哈!!! |
-- 作者:出击 -- 发布时间:2008/9/27 10:52:40 -- “集稼嘴的划子——擂着趟”,真的没听说过。 |
-- 作者:出击 -- 发布时间:2008/9/27 10:53:06 -- 下河。哈哈。新奇。 |
-- 作者:烟雨江南 -- 发布时间:2008/9/27 16:32:18 -- 下河 猛一看还以为是游泳呢。
哈哈,这样的下河呀。 |
-- 作者:隐身会员 -- 发布时间:2008/9/27 18:10:44 -- 下河~~~~~武汉特产哦!!!!哈哈 |
-- 作者:蓝天 -- 发布时间:2008/9/27 18:53:08 -- 在湖北呆了十多年,还真的没有听过有这样的方言。 是楼主原创吧。
|
-- 作者:摆渡 -- 发布时间:2008/9/28 11:02:52 -- 明白了两句方言。 |
-- 作者:不需承诺 -- 发布时间:2008/9/29 1:15:18 -- 读完了才知道,下河是什么! |
-- 作者:军虹 -- 发布时间:2008/9/29 2:23:31 -- 什么事通过燕子的笔就活了。死了的也能活过来。 |